吾生有涯 学海无涯
析模有界 知识无界

湍流模拟|11 浮力流

内容纲要

浮力修正常用于计算域中流体介质密度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浮力对流体流动存在较大影响的场景中。

在代尔夫特水力学实验室,Uittenbogaard [51]实验研究了一种淡水与盐水流之间的稳定分层混合层流动。其装置示意图如图68所示。两种密度不同的流体通过分隔板水平进入计算域。上层为密度为1015 kg/m³、平均速度为0.52 m/s的淡水流;下层则为密度为1030 kg/m³、平均速度为0.32 m/s的盐水溶液。在CFD设置中,可以将此流动视为二维流动,如图68所示。流体介质属性在表3中给出。

图68 分层混合层流动示意图
表3 分层混合层流动的流体属性

带有边界条件的计算域如图69所示。计算域的长度和高度分别为40 m 和 0.56 m,与实验测试段保持一致。在入口边界处,淡水层和盐水层的厚度分别为0.237 m 和 0.323 m。

分别采用标准模型、SST模型(无浮力修正及有浮力修正)以及GEKO模型(无浮力修正及有浮力修正)进行了计算。所有案例的边界条件如下:在入口边界处,指定实验测定的速度、湍流特性以及组分浓度分布;出口边界指定为恒定压力;流体域下边界指定为无滑移壁面,上边界模拟为自由表面。

图69 分层混合层流的计算域及其边界条件和网格划分

图70展示了在三个不同截面处,SST模型(无浮力修正及有浮力修正SST-BC)计算得到的密度和速度分布对比情况。X = 5 m为接近入口边界的截面,X = 40 m对应出口位置。一维密度变量计算方式为。从图71可以看出,如果不考虑浮力效应,则无法感受到密度分层的稳定化效果,两个流场的混合速率会过高。方程中的浮力产生项降低了剪切层内产生的湍流动能,如图72所示。这导致湍流粘度和雷诺应力均减少。因此混合层的发展更符合实验结果。最下游的截面X = 40 m处的计算结果表明,浮力修正对湍流施加了过强的衰减作用,从密度和速度分布缺乏混合现象可以看到。此处使用的是默认设置,并未针对模型进行精细调整。

图70 分层混合层在不同截面上的密度和流向速度分布
图71 SST模型(左)与SST-BC模型(右)的密度场对比
图72 SST模型(左)与SST-BC模型(右)的湍流动能场对比

图73显示的不同湍流模型间的对比表明,对湍流模型的选择敏感度相对较小,远小于浮力效应的影响。由于不同截面上的结果类似,仅展示了X = 10 m截面的结果。

图73 X = 10 m截面上不同模型对分层混合层的密度(上排)和流向速度(下排)分布的对比

注:系列译自《Best Practice: RANS Turbulence Modelingin Ansys CFD》,作者F.R. Mentor,2022


(待续)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CFD之道

赞(0) 打赏
版权声明:未经允许,请勿随意用于商业用途。
文章名称:《湍流模拟|11 浮力流》
文章链接:https://www.topcfd.cn/38137/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分享到

说两句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