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涯 学海无涯
析模有界 知识无界

湍流模拟|13 网格分辨率需求(2)

内容纲要

接上文湍流模拟|12 网格分辨率需求(1)

4 转捩边界层

与完全湍流边界层相比,转捩边界层对网格分辨率更为敏感。完全湍流模拟的网格在转捩区域是不够的,特别是在流向方向。遗憾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先行模拟,转捩位置是未知的。因此在使用转捩模型进行计算时,建议分为两阶段计算:

  • 第一阶段--在基准精细全湍流网格上进行计算,并估算转捩区.
  • 第2阶段--在转捩区流向、壁面法线和展向(在全三维流动的情况下)方向进行网格细化。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获得网格收敛解。

需要注意的是,网格要求还取决于转捩模型。这里考虑了 3.4.1 节中描述的三种转捩模型。图87显示了不同流向网格分辨率对平板转捩预测的影响。流向网格步长为  为边界层厚度)的基线全湍流网格仅适用于  --SST 模型,而不适用于其他两个模型,因此应在转捩区域进行细化。基线网格和精细网格如图 86 所示。在精细网格中,转捩区域的流向网格步长为  ,层流和全湍流部分的网格步长为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许多技术设备来说,转捩是通过层流-湍流气泡分离触发的。在这种情况下,流向网格分辨率对于检测和解析层流气泡就显得更为重要,通常需要用 5-10 个流向网格单元来解析气泡。因此一般不建议在转捩模拟中使用较粗的Δ𝑥间距,因为转捩的机制往往是事先不知道的。

在第一层近壁面高度变化的情况下,转捩位置对转捩区域中的不敏感(见图88)。如果该区域的较高,则转捩位置会向上游移动。在对流向网格和壁面法向网格研究中发现,双方程模型(-SST)对网格分辨率的敏感性远低于单方程间歇转捩模型(-SST)或代数间歇模型(-alg-SST),后者对网格分辨率最为敏感。

最后,对所有转捩模型的网格生成提出基本建议:

  • 转捩区
  • 转捩区
  • 转捩区ER < 1.1( )
图86 完全湍流(上)和转捩(下)边界层的计算网格
图87 不同转捩模型对T3A平板附面层顺气流方向转捩区分辨率的影响
图88 不同转捩模型对T3A平板边界层在壁面-法向壁面方向转捩区分辨率的影响

5 转角流

当激活转角流校正(Corner Flow Correction)或 EARSM 以计算转角处的二次流时,转角处的网格分辨率至关重要,尤其是非结构网格(四面体、多面体或笛卡尔网格)。

转角流的理想网格是如图89所示的结构网格,其中壁面的法线细化可确保相邻壁面自动适当地细化到转角处(这意味着进入转角处的壁面边长度较小)。这种转角网格细化可避免在流向方向上进行额外的网格细化,而在非结构网格中则应该进行这种细化操作。

对于第 4.3.2 节中描述的 DLR 扩散器[41],求解转角流的网格划分要求尤其具有挑战性。对于该测试案例,在入口处指定了均匀流(U = 10m/s,Tu = 1%,TVR = 1),这导致扩散器入口处的边界层非常薄。虽然该边界层在壁面法线方向上很容易解析,但要解析进入转角处的流动却要困难得多(二次流发生在边界层内部,必须在平均流动方向的法线平面上解析)。

虽然图89中的结构化网格(Str网格)由于其网格拓扑结构而在该区域具有足够的分辨率,但非结构化网格对该区域的分辨率要困难得多。图90和图91分别显示了两个非结构化网格,一个未细化(PH-1),一个细化(PH-2)到转角位置。图92显示了在网格上方绘制的涡粘比的等值线。从图中可以看出,网格PH-1在转角处没有足够的分辨率。虽然网格可以细化到角点(PH-2),但由于在所有方向都要进行局部细化,因此导致网格数量非常多。对于当前示例,网格大小在所示的两个网格之间增加了十倍。另一个问题是,由于角部的细化,棱镜层的厚度在角部区域收缩(图91)。

图 89 中的结构网格(Str 网格)由于其网格拓扑结构,在该区域具有足够的分辨率,而非结构网格对该区域的分辨率则难得多。图 90 和图 91 分别显示了两个非结构网格,一个未细化(PH-1),另一个细化(PH-2)到角落。图 92 显示了在网格上方绘制的涡粘比等值线。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PH-1 网格在转角处的分辨率不够。虽然可以将网格细化到边角(PH-2),但由于在所有方向上都要进行局部细化,因此网格数量过多。对于当前示例,网格大小在所示的两个网格之间增加了十倍 。另一个问题是,由于细化到转角,棱柱层的厚度在转角区域会缩小(图 91)。

从图 93 中可以看出网格细化对转角涡结构和涡强度的影响。显然,PH-1 网格不足以求解涡流问题。图 94 显示了使用 SST-CFC 模型的两个非结构网格与结构化六面体(Str)的 DLR 扩散器倾斜壁面上的表面摩擦力预测对比。显然,转角附近的网格分辨率不仅在转角附近很重要,而且也会影响到中心区域的流动。在当前的测试案例中,对中心部分流动的影响不大,预测的压力分布(图 95)与两种非结构网格的实验数据非常吻合。但需要注意的是,转角流分离的错误预测在最坏情况下会导致不正确的流体拓扑,进而对全局流动参数产生很大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DLR 扩散器的挑战在于转角区域的薄边界层。而对于像斯坦福扩散器[42]那样入口分布完全发展的流动,对网格分辨率的要求要则低得多。无论如何,具有两侧壁网格线相交的网格(如结构网格)是此类模拟的理想选择。

图89 DLR-Diffuser边角处具有精细分辨率的基准结构网格

图90 DLR-Diffuser非结构化网格边角附近的基线网格PH-1(左)和细化网格PH-2(右)

图91 矩形通道中典型非结构网格PH-1的横截面(左)和DLR扩散器的精细网格PH-2(右)上角附近棱柱单元的塌陷

图92  扩散器直段发展边界层涡流监督等值线及不同网格剖分的网格分辨率

图93 三种不同网格的扩散器开始处的横流流线
图94:DLR扩散器的SST-CFC在中间部分(左)和转角附近(右)沿扩散器的表面摩擦分布(两个非结构化网格和一个结构化网格)
图95 DLR扩散器两个非结构网格和一个结构网格的SST-CFC中间截面压力系数沿扩散器的分布

注:系列译自《Best Practice: RANS Turbulence Modelingin Ansys CFD》,作者F.R. Mentor,2022


(完)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CFD之道

赞(0) 打赏
版权声明:未经允许,请勿随意用于商业用途。
文章名称:《湍流模拟|13 网格分辨率需求(2)》
文章链接:https://www.topcfd.cn/38165/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分享到

说两句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